关灯
护眼
字体:

21.《我在唐朝生活那几年》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,而傅修齐却丝毫不解风情,他点上一支烟,靠着卧室门框,吐出一个烟圈,似笑非笑,“怎么,你还真想要小倩呐?”

    “我想要最好的,”陈娣爬到他脚边,抱着大腿往上攀,柔声道,“傅先生。”

    “得了,”傅修齐拍拍她的脸蛋,拦腰抱着往床上扔,一语双关,“那让你哥哥我试试。”

    林声晚浑然不觉鸭子还没熟就快飞了,第二天早上,在前台拿到剧组提前预定的、通往帝都的机票,她松了口气,有这张机票,原主的心愿几乎实现了一半,她拖着行李箱,坐上前往小镇的大巴。

    今天是周六,学校不上课,林声晚联系电信的人来拉网线,因为隔壁叶如早早联网,所以没费多少功夫,她的笔记本便能在家里登上网络。

    她之前询问过cos圈里人陶浅,推荐几个流量大的网站大多是贴吧、海角论坛、豆瓣小组、A站弹幕网等,她一个一个点开进去,唇角慢慢挂上笑意。以“声声慢”为名,在豆瓣、海角和A站注册账号,只是三个网站风格不同,她要怎么建立自己的口碑和名气,还需要仔细思考一下。

    在这期间,林声晚提着行李箱敲开邻居家的门,叶如穿着一身淡蓝色格子家居服,将她迎进门,林声晚注意到书桌上花花绿绿的封面,略提了句,“你在看什么呢?”

    叶如眼睛转啊转,心虚地往后退一小步,才推给她,“你没看过吧,这是言情小说。”

    林声晚瞄了一眼封面,“《挽青丝》?好奇怪的名字。”

    “你看吗?特别好看,我还有其它的,步步惊心、独步天下、凤囚凰……”叶如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林声晚好奇地翻开书页,一页一页看下去,她对感情纠葛不感兴趣,所看出来的是小女生对古代的向往,和对那时候男人的幻想,这倒是一个可以借题发挥的地方。

    和叶如说了一声,她借这本书回到自己家,花了一个多时辰将它翻看完毕,心里渐渐有了主意。

    她在大庆朝所见所闻所获得所体验的一切,便是能让她脱颖而出的特色。

    豆瓣讲究文艺,海角包容万象,A站影音互动,她在房间里踱来踱去,目光落在那架古筝上,眼睛一亮,有乐器,她完全可以唱歌啊。

    古代诗词中的诗词,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歌词,有词必定有曲,词牌名其实是曲的名,她所在的大庆朝对应历史书上的盛唐,菩萨蛮、渔歌子这些诗词,以往都是可以唱出来的,她查看现在的乐坛情况,有许多歌曲从海外传来,华国曲风的歌寥寥无几,倒是一位知名台湾歌手提出“华国风”的演唱类型,大受好评,有前人开路,林声晚多了几分自信。

    不止是歌,还有舞,后宫之中,因皇帝爱好,大多妃嫔都能歌善舞,有几位舞者正是跳舞时引得皇帝注意被封美人,这些类似《霓裳羽衣舞》、《兰陵王入阵曲》的宫廷舞太过复杂,传承断绝,现在的古典舞,其实是戏曲动作和民间舞的集合。

    还有太多太多,小到一根发簪,大到宫廷规矩,华国人热爱传统,为自己五千年的文化而感到骄傲,而她,可是真真切切地在古代生活过。

    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她懂,而且没有专业的录音设备,歌唱的质量无法满足她的要求。林声晚先去楼下卖电脑设备的店里买一个简陋的麦克风,又去百货市场选几个漂亮的面具,联系陶浅订制一套舞裙。

    接着,她在海角杂谈和豆瓣日志,以自己为原型,虚构出一位生活在唐朝的女孩,从她进宫开始讲起,以第一人称记录那段曾经的时光。

    [……不仅如此,母亲教导我们,簇新的衣裳是务必不能穿出去见客的,所以宴席一开,光看衣着便能区分哪家是世家,哪家是新贵,新贵爱风潮,重流行,世家喜好衣料,若是得到一两匹贡品赏赐,那非得在库房里存上一年两载,方能拿出来制衣……]

    主楼刚在海角论坛发送出去,便有好几人在楼下留言。

    [说得跟真的一样,我都快信了。]

    [我看《红楼梦》的时候还在想,林黛玉见贾母,看到厅上姑娘们穿着旧衣,原来是这样。]

    [继续继续不要停。]

    [敢问楼主,唐朝都是越胖越美吗?]

    林声晚看到最后一条回复道,[不是的,女孩们爱打马球,所以比较喜欢健康的身体,丰腴一点好看,不能太胖。]

    [皇帝是怎么选妃的,可以透露一下吗?]

    [功臣勋贵外戚。]她回复,[也有皇帝看上的民间女子,多为貌美者。]

    不停有人问问题,林声晚无法一一回复,只得在楼里留言,[大家提出的问题,我都会慢慢讲到,不要急。]

    一时间,这个帖子盖起了近百栋楼——不管什么人,对富贵人家的生活总存有一份好奇,而古代富贵人家的生活?那更好奇了!前几年北纬周公子大战易烨卿透露出的“上流社会”让天涯群众们看得实在不过瘾,林声晚所说的如同古代版上流社会一般,大家想知道她们是如何社交、穿什么衣服、用什么家具、说什么话。当然,他们不会以为楼主真从古代穿越过来,这位“声声慢”mm,想来应该是某历史系专门研究唐史的学生,只是她的话太肯定太有代入感,让人不知不觉忽略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忙到晚上,林声晚连“唐朝女孩的穿衣打扮”都没说完,期间不停被人打断,还好有个[只看主楼]按钮,不然她恐怕连自己的楼也找不到,直到杨婶来做饭,她才疲惫地揉揉自己的眼睛,和网友们说再见。

    然而离开电脑的她没想到,这个帖子火得出人意料,一夜之间出现好几个相似的联动贴《生活在宋朝的体验》、《我在秦朝是怎么生存的》……,可惜这些帖子差不多照搬网上的文献,丝毫没有声声慢身如其境的体验,反过来倒为《唐朝》帖子增加热度,其中就有李时,他是一名历史系学生,本科学的西方历史,但对华国特别是盛唐的历史十分感兴趣,无所事事时也会逛一逛海角论坛,看到这个热帖标题,他来了兴趣。

    这位楼主所说的许多细节没有出现在史书上,但按照他所学过的历史稍微脑补一下,就会发现楼主说的基本上有所根据,她随口说了句邢窑瓷器的花瓶名字,尽管没在网上找到,李时却在图书馆里寻找西安附近地方志时留意过,有一个小村建造邢窑,出产的正是类似的花瓶模样。这本地方志只在他们学校图书馆有,凭借书证登记后才能借走,他看到这条线索猛地回想起来,在线询问图书管理员关于这本书的订阅记录——最近三年,只有他一人借过。

    诸如此类的细节比比皆是,楼主说有一年大旱,她住在自家庄园里,农人们要到山上挑水,十分辛苦,李时注意到那座山的名字,正好有个老同学住在西安那边,将信将疑地打电话问起,对方竟然说他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那辈,山里的确有口井,十几年来水位下移,早已经不出水了,这事也是听老人说的,他并没有在意,李时问起想了半天才想起来,至于还有谁知道,对方肯定地说,“村里的老人们或许了解。”

    难道楼主住在西安?这也不是没可能,可是调查那么多文献资料,就是为了到海角论坛炫耀一下?

    李时总觉得奇奇怪怪。

    向他这样的历史专业人士并不少,他们或多或少按照自己的知识储备解读这个帖子,诧异地发现楼主说的大多都是有所依据的,哪怕没有文献资料证明的部分,也没有文献资料可以反驳,混迹在海角论坛的历史专业人士不少,他们好奇心一起,开新楼逐字逐句地为楼主的话找文献资料佐证,一连开了好几个联动贴,险些惊呆围观群众。

    [有必要吗?]大家哭笑不得,[当看个乐子不行吗?]

    [老实说,你们是不是有点认真过头了?]

    [等等,你们的意思是,楼主说的都是真的?我还以为是她在史料基础上编造的!]

    [这得查多少文献啊,我去,东南西北的文献资料都有,还有村里的地方志,岛国的博物馆图录,论文,考古资料……我惊呆了。]

    [有很多文献都是不外传借不到的,问题来了,楼主怎么找到的?细思极恐Σ(゜゜)]

    [细思极恐Σ(゜゜)+1]

    [港真,这不会是个骗局吧?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诡异的气息。]

    然而,林声晚关掉电脑后继续做作业,丝毫没有察觉到论坛的惊涛骇浪。

    第二天当她登陆论坛,简直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最快小说阅读 bQg8.CC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